close

奇異掘海錢應該是台灣出產最多的一類海膽化石(如果不計馬氏扣海膽的話..),只是它的產出地層侷限於苗栗地區,一直無緣去採集,這回蒙艾力克兄慨贈一批標本,清理一下後讓它們來見見世面,順便為本種做個介紹。


這類海膽的質地非常好,雖然很多都有裂痕或破碎錯移的情形,可是清理過程中幾乎不會散掉,有時用菜瓜布大力刷其表面也沒什麼損傷,不過相對的,部份圍岩的膠結也是超好的,可能還要多花點時間去慢慢削除。清理過程中發現,因殼緣極薄,大多數標本的邊緣都有些許程度的破損,以致於肛門位置不甚清楚,由於很多的外形都變形了,所以要辨認前後端不太容易,少數還存有肛門的多半很小,很容易跟破損混在一起。以下是這些標本的照片,雖然看不到美麗的骨板排列,但是大致上都算是完整的個體,另外在格友艾力克的文章[骨板藝術師:米拉羽軸的誘惑 (一)(二)]裡有很多漂亮的圖片可欣賞。

 










分類
盾形目   Clypeasteroida
樹星海膽科 Dendrasteridae (衍骨星海膽科)
掘海錢屬  Scaphechinus
奇異掘海錢 Scaphechinus mirabilis (米拉羽軸海膽)

地層年代:上新世至今


分布:現生種在西北太平洋的日本、韓國及中國沿海有普遍紀錄,但在台灣未發現現生種,化石只見於苗栗縣竹南、通宵、西湖、苑裡和後龍等五個靠海鄉鎮,台灣其他地區未發現過化石紀錄,每次化石出露都是成百成千,數量驚人!產出之地層則僅限於更新世頭嵙山層。


特徵描述:殼極為扁平,由邊緣往頂系稍微增厚,頂系約略位於中央,殼外形約略呈圓形,左後及右後稍平直;寬稍大於長,最寬處在後方一對間步帶的外緣;生殖孔四個,前後各一對;反口面的瓣帶區末端處一圈略為凹陷,瓣帶外型幾乎一致,末端開放,並有多餘的足孔從瓣帶末端往外延伸;最前端的花瓣開口較大;有孔帶寬;間步帶中間稍微凹陷成淺溝狀。口側極平;圍口部小;食物溝在約半徑1/3處分為二岔,接近邊緣處再分為二岔;間步帶不連續;疣細而密佈,口側的疣大於反口側;圍肛部位於後緣。在王家慶等(1984)的文章中有提到,本種在生長過程中殼長與殼寬維時一定比例,而且頂系及口的位置不變,生長過程中各瓣帶之長相對於殼體大小而言顯著增加。



討論:
關於本種的中文名稱,過去習稱為米拉羽軸海膽,不過總覺得怪怪的,將Scaphechinus的屬名拆解,以Scaph-為字首的有掘足綱(Scaphopoda),所以字首部份應有挖掘之意,echinus則是意指海膽,由於沙錢類常會泛指那些扁扁的像錢幣的海膽,所以我會傾向於支持把它翻成"掘海錢"屬,mirabilis則有奇異的意思,經過與Gemini討論後,也認為譯為奇異掘海錢應較為適當,相關文章可參見格友Gemini的文章[有關米拉羽軸海膽中譯名正名的討論]及格友化石狂的討論串
本種所屬的Dendrasteridae科,過去亦習稱為衍骨星海膽科,但是在研究了譯名後,由於dendritic有樹枝狀的意思,有可能是在形容其食物溝分支如樹枝狀,因此我建議可參考台灣物種名錄之譯名,即樹星海膽科,應較為貼切。
由於本種為西北太平洋的淺海及潮間帶常見的現生海膽,但是在台灣則僅有化石的出現,以現生種分布地區生存環境研判,本種可能是屬於較冷水的淺海種類,而台灣地區現在的環境對其生存環境而言過於溫暖,故今已無現生種的分布,也就是說,在更新世頭嵙山層的沉積時期,當時的氣候應該是較現今為冷的。另外,苗栗地區有發現此標本的露頭,化石多半是密集且大量的出現,會出現這種密集層的成因,有可能是死亡後殼體大量被搬運堆積所致,且間接可推測當時本種為優勢種。



參考資料:
北福爾摩沙--化石探訪
石物界~化石36號倉庫
化石狂人誌
王家慶、林久芳、李麗秋(1984),頭嵙山層海膽 Scaphechinus Mirabilis 形貌之計量研究,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年報,七十二年度,第49-56頁
Natural History Museum--The Echinoid Directory
數位典藏資料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atf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