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記者陳彥廷/車城報導〕一般人可能不會對生冷的化石有太大興趣,但恆春半島化石達人林景文一鑽研就是近三十年,除在恆春發現螃蟹、古象及鯨魚脊椎骨等化石外,最近更挖掘到硬骨魚化石,猶如3D列印般栩栩如生。

不太引人注意的「恆春4155生態工作站」,收藏了四萬多件化石,林景文自從接觸化石後,便被這種經地質壓縮、凍結時間的藝術品深深吸引,後來發現恆春半島的品質最好,為潛心研究,二十八年前毅然決定在後灣買地,打造成現今工作站模樣。

林景文表示,恆春地質年代約五十到八十萬年,陸生動物都可能成為化石,但水生的小魚死亡後不容易被覆蓋,加上骨細又軟,化石相當罕見,他花了快三十年,日前終於找到完整的硬骨魚化石,十分振奮。

林景文強調,常可在河床中見到化石母石,但很容易就被沖進大海,他憑經驗撿回可能的母石後,要花兩天慢慢研磨,才能成形。

他認為,化石可見證恆春半島五十萬年的地質、生態,是珍貴的自然教育資產,理應被尊重及認識。

新聞來源: 自由時報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oct/18/today-south8.htm?Slots=TPhoto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atf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